西南大学  李念兵教授/罗红群教授 研究团队

李念兵教授(linb@swu.edu.cn)
罗红群教授(luohq@swu.edu.cn)
李帮林副教授(chemlibl@swu.edu.cn)
咨询邮箱
团队简介

团队简介

副标题

ABUIABACGAAg9quZ-AUom_7g-AQw_AI43QE


西南大学绿色化学与先进功能材料实验室是由以李念兵教授和罗红群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化学原理及技术和功能材料应用为研究基础,立足于攻克生物传感、环境分析、洁净能源及催化等领域难题的一支非常具有活力的学术研发和教学团队。目前团队由10余名西南大学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讲师、中级实验师等教职工以及40余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创新班本科生等青年人才组成,在二维纳米材料、合金催化材料、荧光碳材料以及金属纳米簇等领域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并在Adv. Funct. Mater., Appl. Catal. B: Environ., Mater. Horiz., Nano Energy, Small, Anal. Chem., Chem. Commun., Nanoscale,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Mater. Today系列,J. Mater. Chem.系列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到西南大学我们团队来指导工作!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副标题

标签模块

标签模块

副标题

实时成果
团队新闻
12/16
2021

纳米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分析检测领域受到广泛的研究。然而,传统基于纳米材料的分析方法受限于探针材料稳定性较差、抗干扰能力弱等缺点,在应用于复杂环境样品分析时往往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信号,使得分析方法的重现性和灵敏度均受到较大影响。对此,目前较多课题组开展非液相纸基传感技术,但该类方法仅将纳米材料作为显色探针,无法更进一步的降低分析方法的检出限。水凝胶是一种非液相介质,具有廉价、可扩展性强、...

10/11
2021

W2C得益于其类Pt的电子特性,在HER中很容易吸附并活化氢,是很好的Pt族贵金属催化剂的替代品。尽管如此,W2C表面仍与氢中间体有着较强的吸附作用,从而限制了其更高的催化活性。鉴于此,西南大学李念兵教授、罗红群教授等人以经典的双功能机理为理论导向,通过界面工程制备了非晶相Ni(OH)2层封装的W2C纳米线阵列。在1 M KOH中,当电流密度达到10和100 mA cm–2时,W2C–Ni(...

05/13
2021

用于高效分解水的电催化剂不仅需要由电子结构决定的高固有活性,还需要良好的传质(电解质扩散和气泡解吸)和强大的结构稳定性。有鉴于此,西南大学李念兵教授、罗红群教授和重庆大学雷惊雷教授等人以聚苯乙烯(PS)微球为模板,在柔性碳布(CC)基体上制备了3DOM Co(OH)2腔阵列封装的NiMo合金核壳自支撑电极。要点1: 基于 Co(OH)2 和 NiMo 合金分别作为 OER 和 HER 的活性...

05/12
2021

纯净水的短缺和低级水处理的高能耗迫切需要直接海水电解技术的发展。近日,西南大学罗红群教授,李念兵教授报道了通过实验和计算揭示了掺杂和空位缺陷引起的催化剂电子密度的重新分布,并用有利的热力学证实了多个活性中心对水的解离和解吸的贡献。要点1: 研究发现,Co/Ni掺杂的富缺陷Cu基氧化物(CNC-MO)纳米阵列分别通过与*OH和*H键合来促进水的解离和氢的脱附,从而加速了析氢反应(HER)。要点...

05/24
2021

课题组13名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分别于5月21日和5月23日参加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小组主席与评委一致同意,通过韩磊、卿敏、杨瑜珠三位博士研究生,和罗娟、陈晓惠、吴莉莉、周娇、余灵丹、王蕾、杜诗哲、沈李、付红川、唐倩十位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在此,为十三位毕业生表示祝贺,祝福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一帆风顺,前程似锦。

05/24
2021

近两个月来,在罗红群教授和李念兵教授两位导师的指导和团队成员不懈的努力下,课题组在纳米材料与电催化领域研究收获一系列科研成果,在Adv. Funct. Mater., Nano Energy,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四篇论文(论文详情请见发表论文目录),第一作者分别为张清博士,王虓虎博士,陈晓惠,李帮林 副教授。在此表示祝贺!

04/02
2019

恭喜陈晓慧同学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联系我们:
李念兵教授(linb@swu.edu.cn) 罗红群教授(luohq@swu.edu.cn) 李帮林副教授(chemlibl@swu.edu.cn)